中藥怎麼煮?

2014-12-03
這裡談的是水藥,擷取自中醫基礎課程。

  1. 藥材需不需要洗? 完整的藥材清洗影響不大,但為爭取時間大多數藥材都經過切片,這樣的狀態並不適合清洗,一旦清洗其中水溶性的成分可能就被沖掉了。農藥經過時間存放應該是會越來越揮發,藥材經過乾燥、切片大多數的農藥殘留會揮發掉,藥材使用的量少與蔬菜水果不能相比所以相對安全許多。一般不水洗但可以使用浸泡的方式,一般藥材如孔隙大或花或葉浸泡四十分鐘即可,若是塊莖類的藥材或是礦物,則最少要兩小時的浸泡(水不要倒掉)。如果藥材不同可以分開浸泡。比較白淨漂亮的藥材要特別注意不可以有酸味,一般漂亮藥材會用硫磺燻過以求保久、保鮮、除蟲,但若太刺鼻有可能是用硫磺重複燻烤過,這種情況可能過量造成腸胃的刺激形成為痛腹痛。可以從有沒有酸味來判斷藥材是否可用。藥材不是浸越久越好,有可能成分釋出之後開始發生變化, 所以不需要浸太久。

  2. 火力 藥材通常先用大火煮滾後才轉小火在開始計時,芳香類的藥材則不需要浸泡,建議後下(起鍋前15分鐘下)。感冒藥通常用芳香藥物,所以煮的時間都不要超過15分鐘。如果是香氣足的直接用熱水沖泡就可以使用。如菊花茶就不適合用煮的。礦物的話就要煮到2hr。

  3. 時間 呼吸道、胸腔用藥多半是15~20分鐘,肝膽胃腸道則多用25~30分鐘,補藥如腎藥、膝腿等全身用藥則多用35-40分鐘。

  4. 頭煎、二煎 特別注意一煎倒出後下熱水再煎, 完成後再跟頭煎混合分成兩碗來喝。但現在醫學認為二煎的成效不大, 所以只做頭煎。五碗煮成兩碗平均需三十分鐘。加入的水要根據需求的最後產出來決定,如果藥材太多則可用手掌厚度來拿捏。

  5. 容器 砂鍋、陶甕還是最佳選擇,因為聚熱保溫的程度較好,有助於物質釋出的狀況。不鏽鋼也可使用只是效果有差異。除此之外的鐵鍋、鋁鍋通通不建議,因為會釋出離子與藥材作用,尤其很多藥材是用來補血的,受到這些離子干擾容易失去效用。煮藥過程中需要加蓋,但加蓋的方式容易上浮溢出減低藥效,可以試著把蓋子拿開,用另一個鍋子裝滿水放在上面當蓋子,既不會沸騰浮出也可以保持有效成分在下方。治病的藥濃縮一次喝掉可能適合, 但若調補的藥則比較適合慢慢喝讓身體適應。

    單味藥熬煮組合的方與整個方劑熬煮的結果不會相同,整個方劑一起熬煮的效果通常比單味藥熬煮來得好,除非胃腸藥的用藥才可以單味藥組合的使用,而且比較有效因為胃腸藥直接在患處作用,所以有時直接用單味藥研磨使用,甚至用熱水沖服使用,如散劑的使用。
    湯、散、丸的服用方法不同,若是科中建議湯劑還原、散劑直服、丸劑慢送的原則來使用。

    煮藥的順序要依毒性大需時間破壞的先煮,礦物、根莖類都先下先煮,花葉類的都後下,種子類或輕量的建議都用布包來侷限擴散範圍。

    外感疾病需服用次數頻繁, 如2-3小時服用一次,感冒藥通常可以吃到5-6次。若是補益的藥如補腎藥,通常是做成藥丸,一天1-2次即可,肝膽腸胃藥的使用就跟著餐次數使用。

    飯前服用的吸收比較強,所以藥材在不傷胃的情況下若希望效果好就飯前服,所以補益藥在飯前使用比較好。幫助消化蠕動的胃腸藥則在飯中間吃,若是會傷胃的苦寒藥如消炎殺菌藥通常會飯後食用以免刺激腸胃。

請勿複製、拷貝、轉載本網站全部或部分內容,如有任何需求請聯繫auo.health@gmail.com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